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朱群芳同志的推荐材料

作者:校工会   来源:www.bwu.edu.cn/gh/     发布日期:2007-01-12   浏览:

经济学院2006年“教育创新工程”总结评比报送资料

 

打造新型教学科研实践为一体的教育创新组织---绿潮工作室

 

   2003年,经济学院教师朱群芳为了开展北京市教委教改课题“大学生环境素养培养与绿色社区建设相结合互动实践研究”,创建了“绿潮工作室”。绿潮工作室在经济学院党政领导的支持下,在创办者朱群芳老师的不懈努力下,先后吸引了6名指导教师和近百名大学生进入绿潮工作室,开展了一系列的环保科研+社会实践+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公益活动,推动了环境素养教育和环境经济研究,为学生提供了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的机会,形成了以环境理论科学研究带动教育培训和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师生共同参与的环保科研的组织;成为了绿色大潮的助推器;志愿者的成长乐园;现代人的生活参谋;追求人与自然环境、人与人、人与社会协调发展。我们活跃在学校、社区、社会、企业间,致力于环境经济、环境素养教育、绿色流通、绿色营销、绿色市场和贸易方式等方面的理论研究。积极开创新型环境和健康教育的实践基地,以培养具有环境素养和健全人格心理的人才为己任。在社会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和健康知识的宣传,介绍最新环保和健康理念,开展了绿色大学、绿色社区、绿色营销、健康生活方式、心理保健(情商教育为主)等环保健康方面的主题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已成为了在全国环保事业和营造和谐社会不断贡献力量的小有名气的新型师生组织。

已完成的项目(1)教委教改课题“大学生环境素养培养与绿色社区建设相结合互动实践研究”;(2)自然之友环保项目:“社区闲置物品交换会”;(3)北京市教委“北京市青少年环境素养教育与国外比较研究”课题;(4)民盟北京市委 “北京学校环境素养教育调研报告” ;(5)院级课题“绿色社区理论和实践研究”;(6)商场购物环境调查宣传项目;(7)筹备并主办了物资学院首届环境经济文化节;(8)通州区根与芽环保小组辅导培训和实践活动;(9)创建绿色物院(“绿色大学”)研究;(10)物院周边环境污染问题评价及对策研究的院级重点课题;(11)高维移动门户服务在市场的推广;

正在筹划和进行的项目:(1)组建和谐社会宣传实践项目;(2)高校学生用水量节约型管理的对策研究;(3)准备联系企业开展“零排费”循环经济研究项目;(4)新型网络贸易运行模拟项目实践研究

 

一、硕果累累

1.多次获得奖项,绿潮工作室获得了政府相关部门、国内外环保民间组织和企业界的充分肯定,获得多项奖励。奖项如下:

2004年  《北京市社区居民环境素养水平现状的对策研究》获得联合国科教文EPD项目优秀论文二等奖

2004年  《北京学生环境素养水平与国外比较研究》获得北京市高教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4年  “大学生环境素养培训与绿色社区建设相结合的互动实践研究”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会中心颁发的优秀论文二等奖

2004年 “绿潮社区环保实践活动”获得著名国际环保组织根与牙环保成就奖

2004年  《建立环境素养教育新概念》获得基础教育学研究优秀论文市二等奖

2005年  “大学生环境素养培养与绿色社区建设相结合的互动实践研究”获得首届阿拉善SEE生态滋根奖

2005年  《小手表达绿色心愿》在北京市环保宣传教育中心举办的第二届“自然与生命的瞬间”环保摄影比赛中荣获优秀奖

2005 年  绿潮工作室的志愿者行动获得根与芽优秀志愿者团队奖

2005年 《环境素养: 北京市师生环境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现状及教育对策》获北京市教育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2006年  创作短片《环保行动录》荣获北京奥运绿动校园首都高校环保DV大赛优秀组织奖

2006年“北京物资学院首届环境经济文化节活动”获得著名国际环保组织根与芽环保成就奖。

2.收获众多论文

公开发表环境素养相关论文10余篇。中国环境报2002年10月17日第3版报道我们:“ 北京教师提出环境素养新理念”;《建立环境素养的新概念》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5月19日第12版,《被网上转载,扩大了社会影响。《环境教育是一种全面的终身教育》  中国环境报2002年6月7日;《教育、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三期;在环境教育专业期刊环境教育杂志2003年第一期发表《环境素养:一种优秀世界观的反映》;“以培养学生环境素养作为环境教育的目标”论文,入选学习实践《三个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优秀文集》;“建立环境素养教育新概念”论文,入选《二十一世纪社会理论与实践》论文集。“奥运呼唤尽快建立以培养环境素养为目标的环境教育体系”入选《世界优秀华人论文选》,“以培养学生环境素养作为环境教育的目标”论文和“环境素养--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论文,入选《跨世纪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论文集。《我国的资源》参加全国教案评比;《可持续发展教育》东城区教科研论文;环保相关活动设计被新版《思想品德与社会》教材采用;许多教案发表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网站上;等。

3.多次新闻报道

中国环境报2002年10月17日以“北京教师提出环境素养新理念”为题报道,向社会阐述了我们的环境素养概念及环境素养调查的进展情况,引起了社会的较大反响。

社区实践和“65”活动为社区带来了别开生面的由大、中、小学生及居民同台的绿色健康环保文艺演出,大学生们的环保时装秀、楼道风波、贝贝流浪记、资源大会等小品宣传节约资源、充分利用资源受到居民的热烈欢迎,以这样新颖的大手拉小手的形式将环境素养理念向居民宣传和倡导绿色生活,与居民共同提高环境素养水平,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开创了大、中、小学生手拉手推动社区环保的新型环境教育模式。得到北京电视台七色光栏目及北京娱乐信报通州时讯的三次报道,在互联网上点击物资学院后南仓也能看到我们节水组、动植物组在社区活动的相关报道,扩大了课题的受众面,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4.积极参政议政

提交“确立以培养学生环境素养为目标的环境教育体系”的第0579号提案参加了北京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得到北京市教委德育处积极办复,为完善北京市环境教育工作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开拓了环境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提出环境教育的综合目标。创造性的提出环境教育效果测评理论和方法,设计测评问卷和评价体系,并实施了环境素养的测评问卷的实测实验,利用定量问卷统计的方法对北京市学生和居民环境素养水平进行评估,首次以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环境素养理论体系为基础,取得环境教育成果和水平的第一手资料,其反映的问题及提出的对策建议,北京市环境教育管理部门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我们提出的环境素养理念是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现实性。提出的建议和对策具有可操作性,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测评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系统性,为考核环境教育工作具有积极作用。对我们提出的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十分重视,对我们的研究成果给予高度的评价。

 

5.注重实践推广

成功申请《大学生环境素养培养与绿色社区建设相结合的互动实践研究》的北京市教改项目,实行为期二年的环境素养教育社区实践研究,通过对学生的环境素养系列培训,大学生进入社区参与绿色社区的建设,促进社区和大学生的环境素养的共同提高。创建了融环境知识、情感、行为为一体的环保戏剧、游戏、相声等丰富的宣传形式,完善我们提出的在实践中提高环境素养的教育模式。国家环保总局已邀请我们加盟其全国创建绿色社区的项目,承担社区绿色课堂宣讲工作。

6.积极宣传交流

参加国家环保局宣传教育中心举办的绿色学校国际研讨会进行主题发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创建绿色社区评比中获得二等奖并在其颁奖仪式上给众多全国的代表进行汇报演出,推广我们的实践模式和经验,提高了志愿者的环境素养水平,将自创的环保戏剧、环保相声、环保游戏服务于社区实践;带动其绿色社区创建工作,获得成功的经验。

在根与芽2002年活动展示会和环境教育水项目研讨班中;国家环保总局宣传教育中心举办的《中德合作信息技术在环境教育中的应用》培训中;国际环境剧院环保戏剧教师培训班里与美中环境基金会和北京地球行动生态教育文化发展中心的管理者等环保同行进行研讨交流;   介绍了我们的环境素养理念,得到环保同行的认同和充分肯定。

总之,我们提出的环境素养新理念得到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重视,社会和环保组织及新闻媒体的肯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精彩活动

(一)“绿色社区”课题研究

我们在北京市教改“大学生环境素养培养与绿色社区建设相结合的互动实践研究”项目研究中,环境素养教育从五方面进行,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情感教育、理论知识和伦理技能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学生环境素养培养过程可以促进绿色社区的建设,社区可以成为环境素养培养的基地。创立了大学生进入社区绿色实践多赢的最佳模式,取得成功的经验。

1.实践系列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和居民的环境素养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绿色社区建设、创建实践基地、创建实践及环境素养教育最佳模式为目标,开展了实践活动。

(1)在学生中招募50多个绿色志愿者,先后开展了麋鹿园参观、课题组教师作的环境素养理论、环境调查及调查方法和古代环保思想精粹、翰海沙的荒漠化在哪里、环保作家的绿色生活时尚、垃圾专家的循环经济与绿色核算的讲座等环境素养系列培训,与国家环保局宣传教育中心、美中环境基金会的环保戏剧、自然之友、根与芽、地球村、零排废项目、翰海沙密切合作,参与它们的环保培训,积极在国内外范围进行交流,经常派课题组志愿者参加他们的环保培训并积极交流。

(2)在学校开展物院环境考察、节水承诺签名、跳蚤市场的闲置物品代卖活动。

(3)创建通州区后南仓小区绿色社区实践基地。

我们在进入社区之前进行了大量问卷发放工作,来收集社区信息,从而确定活动的着手点。先后10多次下社区分组开展环境考查、节约用水、倡导闲置物品交换、关爱动物植物等主题宣传月活动。通过在社区和居民开展环保游戏、绿色大讲堂向居民宣传环境素养新概念,强调环保的重要性。我们还对小区进行了环境的实际调查,帮助社区测量绘制平面图;在社区结合每月宣传主题布置图文并茂的展版,开展社区花园的宣讲活动,从而对创建绿色社区起到了重要作用。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以“提高环境素养  共创绿色社区  迎接绿色奥运”为题,开展包括绿色生活宣传纪念大会、社区绿色健康文艺演出、绿色社区活动回顾展览、绿色作品居民评比活动、闲置物品交换会及心雨居民身心健康义诊等丰富的公益活动。更是得到社会关注、中央台和报纸媒体的多次报道。得到国家环保总局、教委、地球村、根与芽、自然之友的充分肯定。

2.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点

理论创新

(1)创建环境素养理论: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素养新概念和理论,其内涵归纳为:环境情感、环境认知、环境伦理、环境行为和环境技能五方面,深入挖掘我国古代环境伦理思想,阐明环境素养的教育原则。

提出环境素养教育具有体验性、知行合一的养成教育、重行为呈现性、重视能力培养的实践创新性、本土化与宏观环境问题相结合、阶段性与完整性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强调环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幼儿开始,重点优先在环境情感和环境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逐步开展环境认知、技能和伦理的全社会的终身教育。以环境教育项目、综合实践课和环保小组为组织载体,开展丰富多样的素养教育。环境素养培养非常有益于一个人的人格发展(心理素质)、道德品质、文化知识、审美趣味、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身体健康等方面全面素质提高。

环境素养教学体系的教育目的不仅使受教育者具有一般的环境知识,还要培养受教育者关心环境及有关问题的态度、责任感和义务感,并且要使受教育者掌握一定解决当前环境问题和预防新的环境问题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满足现代社会人才对环境素养的要求。与以往的环境教育相比,是一个创新点。

(2)构建理论框架,提出评价体系及方法。以环境素养理论设计环境素养水平测试问卷库,采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定量、定性研究相结合分析普测和深测,提出了环境素养评价测评方法,解决学校和社区缺乏教育系统评价方法,用于学校和社区的环境教育测评依据,实用性强且具有推广价值。

(3)填补环境素养教育实证研究的空白:在系统环境素养理论指导下,对北京市学生和居民的环境素养水平和学校、社区环境教育现状进行了大型调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其报告获奖并得到政协和教委的关注和高度重视。

(4)进行了北京学生环境素养教育与国外的比较研究:论述了环境素养理论与环境意识、环境教育的关系,反思我国环境教育的成效,明确与国外的差距。总结国内外环境教育的特点。

(5)提出建立环境素养教育的学校和社区的18项改革建议。提出以环境素养作为环境教育的总目标,使环境教育达到系统化和全面性,首次提出现代社会的合格人才必需是具有环境素养的人才,对建立形成德、智、体、美、劳、环境素养的新型人才培养标准具有现实意义和促进作用。

实践创新

(1)以环境素养理论为指导,深入调研,创建学生绿色社区实践基地。强调环境素养教育言行一致的行为养成和以培养学生和居民的环境素养为目标的实践教育。建立后南仓社区实践基地来检验理论。形成理论研究――招募学生志愿者――集中培训――分散以环保纪念日为主题开展环保展版、绿色课堂、公益活动等宣传月活动实践――学生居民互动――见效的实践模式。

(2)创立大学生环境素养教育和绿色社区建设相结合的互动教育模式。获得社会效益、教育效应、人才效应的综合性研究成果。把大学生环境素养教育与绿色社区建设相结合,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给大学生提供了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机会,增加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志愿者在参与社区活动中,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自身和居民的环境素养水平;为完成任务目标,学习发现、分析、解决环境问题,学会利用网上、书本、报刊杂志等媒介收集、组织资料,编排剧本、游戏和相声,灵活、生动的宣传环境素养理念,融知识、理念、方法于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实践形式,提高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推动教育改革的方向;

大学生进入社区实践,给社区带来了先进文化,通过与居民的充分互动,帮助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扩展了高等教育的实际功能,演绎大教育观这一教育改革深入。对于创建绿色社区工作具有借鉴意义。证实了学生绿色社区实践是环境素养教育最佳模式。

(3)大学生参与绿色社区建设的试点活动,是理论和实践的结晶,以理论为指导,实践来检验。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是大学生和居民“学习在社区”的真正实践。是获得社会效益、教育效应、人才效应的综合性研究成果。

(4)形成灵活的环境素养教育宣传模式。将自创的环保戏剧、环保相声、环保游戏服务于社区实践宣传;

①注意选择恰当贴近居民的主题针对社区居民多年龄段的特点,选择居民身边的熟悉的环境问题、居民关心的与健康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主题人手,易于引起居民的关注和参与,逐步深入,我们由节水――闲置物品交换-关爱动植物,科学养犬,都是居民生活中关注的环境问题;

②采取居民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活动。在社区结合每月宣传主题布置图文并茂的展版,开展社区花园的宣讲活动;提供调查问卷设计,实测,分析培养志愿者的环境技能和综合实践和科研能力;完成绘制社区平面图锻炼了志愿者的观察力、动手能力、绘图能力、团队合作等能力;与社区居民的访谈交流锻炼了交流沟通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③及时评估完善实践活动:形成特色鲜明的社区宣传风格,带动其绿色社区创建工作,获得成功的经验。每次社区活动及时通过反馈表或评分靶图,总结经验。如活动的时间选择、地点选择、联系方式、活动耗材准备逐渐合理化。由开始以自我为中心变为观察社区居民生活规律,调整时间地点选择最佳方式的宣传活动策划实施能力。

志愿者在参与社区活动中,为完成任务目标,学习发现、分析、解决环境问题,学会利用网上、书本、报刊杂志等媒介收集资料,组织资料,编排剧本和相声,灵活、生动的宣传环保理念,融知识、理念、方法于一体,取得多种收益。对于创建绿色社区具有借鉴意义。把大学生环境素养教育与绿色社区建设相结合,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自身和居民的环境素养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绿色社区建设;创建实践基地;确立社区实践是环境素养教育最佳模式。

(二)筹办北京物资学院首届环境经济文化节

1. 筹办首届环境经济文化节的目的

(1)营造物院的和谐的绿色文化氛围。以组织环保宣传及开展参与性的活动,倡议大家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整合物院和社会的环保资源,加强与物院热衷环保的各系及社团与周边社区及社会企业、民间团体的协作,弘扬绿色文化,宣传我们的环境素养新理念,共同努力打造物院和谐社会。

(2)组织至少两个环境经济相关讲座,促进物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学科发展。

(3)促进物院与环境相关的科学研究。发扬我们以理论研究带动社会实践,实践与理论相互结合成功的环境素养教育特色。①以活动推动绿色大学创建课题的实践探索研究;②启动我院周边环境污染防治的课题研究。开展我院周边环境的调查, 了解周边环境污染状况,明确环境污染对物院师生的学习、生活、健康的影响。为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便于建立物院防治周边环境污染的应急机制。提供科学性、可行性的应对方案,使物院师生能健康、安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③开展水环境相关活动,师生进行举办高峰论坛,带动我院的社会学术知名度,加强与企业合作。

(4)开展第二课堂的一个环节,丰富学生的环保社会实践活动,全面拓展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人们的环境素养水平。组织环保互动宣传活动,丰富物院的环保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增长学生和居民的环保知识,以实际行动传达我们的环保呼声,创建绿色实践和教育基地;产生环保宣传的社会效益。通过环境节的活动及与社区居民的互动活动,从而使师生实现自我提升环境素养的过程,并成为带动社区发展的一次绿色系列环保活动。

(5)展示物院环保科研及环保活动的成果,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三)高维移动门户市场推广暑期实践

北京物资学院绿潮团队于2006年7月10日至7月17日与北京高维信诚资讯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2006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实践活动旨在推介 “移动门户”应用,帮助人们建立移动搜索和数字化生活的观念,为推动北京市建设数字化城市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与不同角色的人交往,可以取得社会经验,学会待人接物,学会与人合作,把个体的复杂性化解为团队的统一性。社会实践提高了学生的社交能力,从而缩短了大学生走向社会后的适应期,对于大学生就业有着指导意义。总之,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帮助绿潮人较好的认识自己的社会角色和价值,能调动同学内在的积极因素,调动绿潮人的热情和责任感;另一方面有助于同学反观自身的素质,能力和性格特征,把握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准努力方向。

实践发挥了团队的力量,也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散发出更大的青春活力。

(四)“关注校园环境、共建文明校园----我在行动”的活动

活动从2006年11月13日开始宣传到11月30日结束,工作室成员们主要做了环境素养讲座、制作展板、展示作品并号召签名、义务清理全校小广告活动等主要工作。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向全院师生职工征集照片,反映校园内破坏公共设施、环境等不文明的现象,呼吁大家增强环保意识;为共同维护一个良好校园环境、迎接今后的评估尽广大师生的一份力!活动起到了很好的环境效应和教育效应。

 

三、绿潮的发展展望---创建绿潮网上商城

我们正在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绿潮工作室为了开创专业教学实践模式,加强新型贸易方式研究,开拓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机会,为学生走进企业和市场提供条件,已经启动的“新型网络贸易运行模拟项目实践研究—--绿潮网上商城”项目,将创建服务于广大师生的新型网上绿色商城,欲为大家提供急需的丰富的生活用品。提供更便捷、更周到的足不出户的温馨服务。将继续开展研究式科研实践,进一步打造模拟公司的实践研究,以绿潮为实体,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和培训,学生负责其全部经营业务及公司管理,形成自立、自主、自强的团队合作意识,从而,深入研究新型网络贸易方式理论;创立相关的科研教学实验课程或实验室;培养具有实战经验的合作团队,为企业直接输送具有中等以上水平的管理者--大学生就业,并启发大学生自主创业。全力打造能赢利的模拟公司,实现勤工俭学的目标。未来将进一步从校内贸易发展到校外贸易直到国际贸易。我们将积极寻找企业合作伙伴、不断拓展新的研究项目,更好地实现“师生+科研+实践+教学+社会和专业实习+勤工俭学机会+提供直接就业通道=人才打造的目标”。希望能得到政府、专家学者、民间环保和校方大力的支持,绿潮工作室的成长,就是一个“教育创新的系统工程”,她动员吸纳了师生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不断的创新,是独道的一幅风景。其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组织形式的独创性,都极大地推动了学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的发展,也为首都的教育事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经济学院分工会

                                20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