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创新大学生基本道德规范建设

作者:校工会   来源:www.bwu.edu.cn/gh/     发布日期:2006-03-29   浏览:

                          北京物资学院  刘玉华  101149

摘要:本文重点是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16号文件,提出了新时期创建大学生基本道德规范的紧迫性和战略目标,并就如何进行大学生基本道德规范建设提出了新思想、新原则和新方法。

关键词:新世纪    大学生   基本道德规范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不久前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鲜明地提出,各高等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这一要求对提高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仅就创新大学生的基本道德规范建设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的战略目标

大学生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的战略目标,是指大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在一定

历史时期内通过实施受德育规律支配的规划和策略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德育规律是道德同人、社会经济和整个社会发展之间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因此,德育规律是发展变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德育规律有性质、地域和时间的差异。从德育性质的角度看,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各有其特点,因而德育规律也各有其特点,不能教条地搬用。从地域的角度看,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各有自己的特点,德育规律有所不同,也不能机械地互相搬用。从时间的角度看,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也各有其特点,同样不能机械地互相搬用。静止的思维方式是违背客观实际的。目前,我们必须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德育规律,必须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德育规律。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深刻地理解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的战略目标,才能知道如何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基本道德规范教育,才能创新大学生的基本道德规范建设工作。

《意见》明确指出,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这就是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对大学生进行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的战略目标。江泽民同志在谈到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标准时强调: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加强德育,把德育放在首位。务必使弘扬中华民族的美德和党的优良传统、树立爱国奉献精神、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掌握现代化建设本领,成为所有学校特别是大学校园的主旋律,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意见》中提出的大学生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的战略目标和江泽民同志的有关论述,对大学生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中所面临的新任务,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体现了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规律的新认识。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基本道德规范教育战略目标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的战略目标,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道德要求和价值取向,是评价当代大学生行为是否有价值的道德标准。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同流派的道德思想还大量存在,将以各种方式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明确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的战略目标,对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大学生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的战略目标,是当代每个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品德和素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我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理想。引导大学生自觉认识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是把社会主义建设得更美好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反映的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道德责任感。

大学生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的战略目标,为当代大学生基本道德规范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标准,创造了条件。它作为道德基本要求,贯穿于整个大学生道德规范要求中。大学生只要自觉地遵循这些基本要求,就会努力执行其他具体规范。一名大学生真心爱国守法,他就会在学习和工作中为祖国、为社会主义争光;真心明礼诚信,他就会同不礼貌和不诚信的言论和行为划清界限;真心团结友善,他就会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真心勤俭自强,他就会有级强的节约意识和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真心敬业奉献,他就会表现出尽职尽责和爱人、利他、自尊的品德等。因此,大学生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的战略目标,对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具有重大作用。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的紧迫性

《意见》指出,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极为紧迫的。其紧迫性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加以理解。

首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大学生的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现代化的发展冲破了传统社会中人的生存空间狭小、职业划分简单、社会结构单一和人们的社会身份稳定状况。这种状况必然导致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取向的多样化。大学生的道德建设只有适应这种新情况,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道义基础和精神动力,才能把大学生的多元价值观念和多维道德取向整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最近,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作了明确的界定。他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胡锦涛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些基本特征的深刻阐述,进一步为大学生的基本道德规范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思想指导,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二,大学生群体的道德素质实际状况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各种方式的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从大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来看,多数大学生认为最重要的品质应该是诚实守信、善恶分明、正直善良,应该不断强化自己道德品质的健全和完善。同时,他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要求加以肯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更加客观。一系列调查之后,可以肯定地说,大学生群体的整体道德水准在社会范围内处于较高层面,但就大学生群体来说,其道德状况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道德困惑表现明显,一部分大学生在推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道德规范的同时,又对一些道德规范难作选择,存在着道德观念上的误区。二是在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方面,一部分大学生表现出追求自我的倾向,如损人利己、惟利是图、金钱至上以及享乐主义等。三是在一部分大学生身上出现诚信危机,如背信违约、抄袭现象、考试作弊、求职履历“掺水”、归还助学贷款能拖就拖等。因此,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对大学生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

三、     大学生基本道德规范建设的具体做法

大学生的基本道德规范建设,就其实质来说就是实现两个转化:第一个转

化是实现社会道德规范的个体化,也就是说,使社会道德意识、社会道德规范为大学生所接受;第二个转变是把大学生个体品质社会化。在这两个转化的过程中有继承的部分,也有创新的部分。就其创新来说,就是要从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客观要求和大学生的道德实际出发,使大学生的基本道德规范建设有新思想、新原则、新方法。

大学生基本道德规范建设的新思想,就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要求基本道德规范建设必须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传播先进文化、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能够把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要求、“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要求贯穿到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工作的整个过程,体现到基本道德规范建设的各个方面和环节。

大学生基本道德规范建设的新原则,是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正确认识和处理大学生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坚持继承同创新相结合、创新同借鉴相结合、创新目的同创新方法相结合、实践创新同理论创新相结合,使大学生的基本道德规范建设更具有时代性和实效性。具体地说,这些新原则有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强化服务意识的新理念,有研究大学生的需求和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的新思想,有把基本道德规范教育融入管理之中、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积极借鉴心理咨询的新举措,等等。

大学生基本道德规范建设的新方法,最根本的是指大学生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实践中接受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确立基本道德规范。基本道德规范本身来自于社会生活规范,大学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反复摔打,才能认识基本道德规范的真正含义,才能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内驱力,才能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做法,我们可以组织或让学生自发地参加以下一些实践活动;如参加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坚定大学生基本道德规范的信念;深入农村、城市社区、厂矿企业进行社会调查研究,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科学的方法解剖分析社会各阶层的基本道德案例,并提出道德判断标准,使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内化到大学生的心灵之中;组织大学生参观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访问英雄模范人物,提高大学生确立基本道德规范的自觉性;组织大学生参加学术研讨会、知识讲座、演讲比赛、影视评论等活动,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使大学生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加深对自身基本道德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基本道德素质。通过反复实践,使大学生真正形成新的道德规范,成为合格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